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393游戏网 (https://www.393youxi.cn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游戏工具 > 人物专访 > 正文

大城工匠带出40余名“小焊王” 放弃高薪回母校教书育人 金牌教练是严师也是慈父

发布时间:2021-07-21 21:10:13 所属栏目:人物专访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导语:吴新华老师(中)在指导学生操作焊接机器人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实**生 刘清清 通讯员 喻登科 7月6日,从威海回到武汉已经一周,吴新华还是闷闷不乐。 这次山东之行,吴新华带着学生捧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,但他仍因错失国赛“

导语:吴新华老师(中)在指导学生操作焊接机器人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实**生 刘清清 通讯员 喻登科 7月6日,从威海回到武汉已经一周,吴新华还是闷闷不乐。 这次山东之行,吴新华带着学生捧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,但他仍因错失国赛“三连冠

吴新华老师(中)在指导学生操作焊接机器人

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实**生 刘清清 通讯员 喻登科

  7月6日,从威海回到武汉已经一周,吴新华还是闷闷不乐。

  这次山东之行,吴新华带着学生捧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,但他仍因错失国赛“三连冠”而懊恼。

  这可不是“凡尔赛”。在企业工作十年,他是全国优秀焊工、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湖北省焊接状元;回到母校武汉市交通学校任教十年,他被评为武汉“大城工匠”,带出40多名技能大赛获奖学生……吴新华有理由对自己高要求。

  两个十年,他是怎样从国企“焊王”转型为双师型教师,并成为“金牌教练”的?这些天,吴新华回想起很多。

  企业淬炼 成为万里挑一的“焊王”

  看着学生刚拿的全国二等奖证书,吴新华想到了自己第一次参赛的经历。

  2000年从武汉市交通学校毕业后,刚满18岁的吴新华来到武昌造船厂工作。经过半年培训、比拼和淘汰,他从几十名员工里脱颖而出,进入承担国家重要舰船的建造工作的特船事业部。跟着老师傅们,吴新华的焊工进步神速。

  2003年7月,吴新华首次被选派参加武汉市职工比武,他激动得一宿没睡着,结果一上手就觉得状态不行。他索性把心一沉,把比赛当成平时工作一样去做,顺利完成了上午的赛项,还成了第一个走出赛场的人。此时,不经意间看到的一个场景让他怔住了。

  “我看到一同参赛的师父紧张得汗流成河,衣服裤子全湿透了不说,地上也都是汗水。”吴新华说,那一刻他领教了技能竞赛的残酷,也明白了稳定的心理素质多么重要。

  最终,轻装上阵的吴新华成绩比来自“国家队”的师父还好。自此,船舶系统开始打破陈规,重用年轻选手。

  随后7年,吴新华辗转于各地学**、参赛,在各级技能比赛中共斩获4项国家级荣誉、2项省市级荣誉。他两次代表中船重工集团25万名职工,参加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接比武,获得第二名、第五名的好成绩,当选“全国优秀焊工”;2007年,他获得湖北省首届技能状元(焊工)称号,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。

  2008年,26岁的吴新华成为武船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和车间班组长。不仅收入可观,他还承担了多项国家重要任务的特种焊接工作,让他十分自豪。

  回归母校 一学期最多上600节课

  看着学生们放暑假离校的身影,吴新华想到了自己初登讲台时的窘迫。

  2011年,吴新华在企业干得顺风顺水,身体却报了警。多次因胃出血紧急抢救,让他开始思考未来的工作。

  此时,江汉大学、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抛来橄榄枝,母校也派人登门求才。最终,武汉市交通学校校长简玉麟的一句话打动了他:“技能人才要从中职开始培养,你也是这么成长起来的。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好苗子,才不浪费你的好手艺。”

  于是,吴新华放弃了企业十几万的年薪,走上了母校的讲台。当时,双师型教师在中职学校还不多见,教焊接专业的吴新华被委以重任。课程压力最大时,一般教师一学期排200节课,他却上到了600节左右。

  每天从早讲到晚,嗓子长期发炎,吴新华的学生却“不领情”。原来,初为人师的他并不懂得深入浅出、因材施教的技巧,很多在他看来很基础的理论和操作技巧,学生却像听“天书”,双方常常闹得面红耳赤。

  吴新华下决心要讲学生听得懂、用得上的好课。他常常观摩其他教师授课,并自学教育理论,从学生角度反思自己。给学生讲电弧时,他会从雷电的产生原理讲起,并细致入微地演示如何观察电弧打开的宽窄高低,怎样通过焊条找参照物。他说:“我用了3年时间,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。”

  职业教育不能只讲理论。吴新华常常想起自己当年入学时,喻汉芳老师第一天就布置了一项作业:每人做一个折叠板凳。下料、切割、装配、电焊、打磨、喷漆……学生们足足花了两周完成,并坐着自己的作品完成三年学业。

  走上讲台后,吴新华也会刻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,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动手实操,自己也尽可能多地动手演示。

  魔鬼训练 学生成品要用X光检测

  看着新安装的焊接机器人,吴新华想到了自己首次带队参赛时的狼狈。

  学校请回吴新华,更重要的目的是抓焊接项目的技能竞赛。

  2011年,武汉市交通学校还未启用新校区,吴新华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备赛条件。没有焊材,他亲自为学生切割钢板、钢管;室外训练场上,学生挤在伞下练**,他却半个身子淋在雨中;简陋的训练室漏雨,为了防止设备漏电,他总得先打扫一番。

  2012年,吴新华率3名小将参加国赛,连专业的工具箱都没有,只能买来“蛇皮袋”救急。一行人狼狈地赶到天津,又一无所获回到学校。吴新华苦笑着回忆:“一个奖没拿,拿了个大零蛋。”

  次年,吴新华再次带学生出征,获得一项国家级赛事三等奖。此时,他却向校长建议,先夯实基础,暂时别急着参赛。他领命建设新校区焊接实训室,从规划设计、建设施工、购置设备到采购工装,凡事亲力亲为,打造出硬件一流的实训基地。

  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。吴新华坚信“老师的水平决定学生的水平”,每天训练他一定会亲自示范。短则几分钟,强调一个技术要领;长至两小时,一丝不苟做完一项比赛科目。为了让自己保持高水准,每年暑假他还会去企业“充电”。

  “真正高深的焊接技艺,是在潜意识下,0.5秒内完成的,出手就知道有没有。”吴新华常把自己恩师的这句话送给现在的学生们。他说,“真正上了赛场,比的就是日拱一卒积累而成的潜意识反应。”

  2017级学生周诗阳,2019年获得国赛焊接赛项一等奖,如今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深造并担任助教。他回忆,吴老师的训练堪称严苛。他要求学生把每次练**都当作比赛,每天不论练到多晚,都要对应国赛标准给学生的成品打分。用手摸、千分尺量、放大镜看不说,每隔半个月,甚至要把成品送往质检所接受X光检测。

  严师慈父 带出40余名“小焊王”

  看着数十张优秀指导教师证书,吴新华想到了被淘汰队员的泪水。

  比赛总是残酷的,对十几岁的中职生而言更是如此。去年的国赛冠军孟成回忆,3个月的备赛期间,他每天6点起床练体能,7:30进实训室,中午下午各有一个小时吃饭、休息时间,晚上继续训练到深夜10点左右……日复一日,没有周末和节日。

  同事梁俞文说,学生们之所以能坚持,是因为吴新华老师每天都陪在身边,“他每天至少陪练10个小时,技术突破的关键期,还会加练到凌晨1点。”不过,梁俞文有时也会看到,吴新华带着练倦怠的学生到操场散步,给他们“话疗”减压。

  在学生眼中,吴新华也有严师和慈父两种形象。刚拿到国赛二等奖的刘天翔说,吴老师经常给学生送牛奶和水果,“遇到打雷下雨天,无论多晚,他总会嘘寒问暖,提醒我们安全第一。”

  吴新华还特别重视教学生做人的道理。选择刘天翔参赛前,队里一名曾经拿过省赛一等奖的学生,被吴新华“一票否决”了。这个学生技术一流,只是因为多次提醒还经常不慎在训练试件上留下痕迹,有可能在比赛中被判“作弊”。吴新华说:“我也觉得残酷,但所谓工匠精神,就是要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。这也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课。”

  精于工、匠于心、品于行。十年来,吴新华身体力行传承工匠精神,他培养的40多名学生在各级赛事中获奖。其中,国家级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4项,省级赛事获奖4项,市级赛事获奖7项,有4名学生被授予省市“技术能手”。他们或升入高等院校,或被大型企业录用。

  2019年,吴新华荣获武汉市“大城工匠”称号。他的学生付承凯,也进入他梦想开始的地方——武船特船事业部,并和他一样通过技能大赛取得了全国技能能手称号。

  “以前我把焊枪视作创造艺术品的画笔,现在我的作品就是学生们。”吴新华坦言,教书育人比在企业更累,但是望着树苗成才,这份成就感无可比拟。

(编辑:393游戏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    推荐文章
      热点阅读